一.农业标准化在农业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业标准化是一国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一国农产品销往国际市场,面临的是世界范围内众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加之各进口国出于本国的复杂利益,对进口农产品均有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要求。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一旦发现问题,一律按本国法规进行扣留、退货、没收、销毁货物和给进口商罚款、索赔等惩处。因而,为争夺出口目标国市场,在贸易中是采用出口国标准、进口国标准,还是采用农业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或其他的形式,应根据进口国的市场调查,准确判断采用何种标准生产农产品才能跻身该国市场来决定。
(二)农业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
农业标准化可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及环境、资源、技术、管理、认证、物流等多方面为农业提供广泛服务与必要支持。其可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产业化、合理化、规范化,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科学集成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有助于与其他产业的配套对接,协调环保业、生产业、加工业、物流业与销售业的合作与联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业标准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动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对外贸易大发展。
同时,农业标准化问题可望成为农业企业开展产业内外合纵连横、捆绑双赢战略的一个重要动机。农产品分等分级、包装贮藏、物流运销,有效提高了优质农产品入市率,增强了产品出口竞争力,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提升了中国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与国际商业形象,有助于拓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三)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是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技术措施
现实中,利用进口国、出口国标准水平的差距,给农业国际贸易设置技术壁垒的事例屡见不鲜。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验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及卫生限量指标等,2002年仅农药残留检测就有120个项目,而1993年日本仅为47项。我国国内粮谷类食品某些安全卫生指标虽比国外标准还要严,但要综合检测数十项乃至上百项安全卫生指标,在检测条件、检测水平上与国外相比均存在明显差距,这也影响了我国粮谷类食品进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为此,面对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的入市竞争、农业参与国际一体化分工将要遭遇的挑战,我们有必要专门制定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我国特色的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环境、技术、产品、市场实行合情、合理、合法地利用与保护。
(四)农业国际标准化是农业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前提
国际标准是打开国际市场的关键。目前,国际性、区域性和双边、多边农业标准的协调,其目的就是为农业贸易自由化而消除不必要的技术壁垒,既要“零关税”,也要“零门槛”。农业国际标准本身就是协调的产物。发达国家的高度专业化和美国先锋公司、杜邦公司、孟山都公司等农业跨国公司的出现,逐步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及产品标准、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的集成统一,增加了各国农业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上述标准均有可能演变成“事实上”的农业国际标准,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密切关注,并尽快展开必要的更为深入可靠的标准比较研究。
(五)农业标准化可在农业对外贸易实践中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国际市场是一个大熔炉,诸如泰国的米市、荷兰的花市等均誉满全球,其丰富地汇聚了世界多级别、多水平、多层次、多业态的产品、技术及管理。我国的农业企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军农产品国际市场,必有许多新鲜经验可资借鉴,有利于实现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的快速提高,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农业标准化在其发展历程中,经过农业对外贸易的众多实践,也同样可以实现自身的理论与方法创新。
二.促进莪国农业对外贸易大发展的标准化策略
(一)加强中国特色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的技术经济政策。在农业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出口目标国(地区)标准的起草、协商制定过程中,我们就应密切注意其动向,重视做好标准情报信息及其采标工作。此外,要积极搞好国内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这是农业标准化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也是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传递“讲标准、定标准、用标准”思想的重点与落脚点。要对现行农业标准进行清理,解决农业方面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层次不清,标准不配套,企业标准化工作不到位,强制性与推荐性界限不清的问题,确保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科学合理。
(二)加快制定贸易型农业标准
相对生产型农业标准而言,贸易型农业标准的覆盖面相对较宽,农产品规格要齐全,食用要安全,外观和包装要符合国际要求,体现农产品特性的指标规定划分不同档次,以适应市场变化。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消费习惯,必然对农产品的质量(包括安全卫生)、规格、等级、包装等会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出口农产品标准,更要适应市场多样化的要求,相关标准应因市(市场)制宜,具有一定的专用性、灵活性。农业企业积极性高,自主性强,灵活度大,有条件做到因市制宜地选用相应标准开展生产与贸易。
(三)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认证是创品牌,弘扬企业文化、质量文化、标准文化的基础。品牌是在长期生产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农业企业按照ISO9000族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开展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有机农产品认证等工作,就是创品牌、促发展的最好途径。当前,标准、计量、校准、检测手段和质量认证,既是沟通国际贸易的工具,又是各国惯用的贸易技术壁垒手段。为了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推进与国际质量认证机构实行互认制度,采用国际通行做法,保护国内市场,促进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四)做好标准信息咨询服务与人才教育培养工作
在我国农业领域,由于对农业标准化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系统深入,专门研究机构为数甚少,经费投入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和谐有序发展。因此,要通过整合,建立起布局合理、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研究和信息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及其人员的重要作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增加投入,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者与农科类大学生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与从业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