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中国木材流通商品名称》(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立项。这预示着我国木材流通领域里的商品名称即将得到规范。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为鼓励木材进口实行“零关税”以来,每年都有大量来自东南亚、非洲、大洋洲、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各类木材涌进国门,致使木材市场各类木材的称呼非常混乱。直到国家标准GB/T18513-2001《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发布执行以后,才使这一现象总体上得到规范。
但由于国际规定的规范名称偏于专业化、学术化,而我国进口木材数量巨大、国别众多、品种复杂,在进口木材市场上又都沿袭着许多习惯称呼,这给有关部门掌握执法带来很大困难,因而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与矛盾。如部分国际上通行的树种名称译成中文后较难理解,在我国市场物流过程中很难推行;又如长期以来部分在中国市场已被木材厂商和消费者接受、并已约定俗成的树种名称强行推行洋名,很难让人接受;还有部分学名带有“毒”、“瘤”字样的树种,尽管材质优良却因明显与国人心理、风俗相悖而无法打开市场等等。
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与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木材行业和木材市场的良性运行,客观上也给国外供应商、国内经销商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带来很大困扰和不便。因此,木材行业的专家、厂家、商家一再呼吁对进口木材树种规范名称“市场化”、“实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