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2019-2005《低钠盐》行业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第10号公告批准发布,其实施日期为2005年9月1日。
一、目的意义
低钠盐是多品种盐中一类主要品种,《低纳盐》行业标准规范了国内低钠盐的质量,指导了低钠盐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实施10年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低钠盐品种的开发和适应检测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对QB2019—91《低钠盐》标准进行修订,使其更为完善。
二、任务来源
根据中轻联综[2001]99号文,项目编号Q01007下达任务,修订《低钠盐》行业标准。全国海湖盐标准化中心负责标准的修订和归口。
三、修订标准过程
标准修订中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收集国低钠盐的资料和企业标准,同时征求修订QB2019—94《低钠盐》的意见和建议。
2. 征集低钠盐生产企业的产品样品,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并用作方法试验验证样品。
3. 综合10年来对低钠盐产品检验数据,分析修订标准理化指标的参数,如:粒度、白度质量已有较大改进,因此修订稿中指标上有了提高。样品含氟很少,取消了氟指标等等。
4. 检测方法验证试验工作
低钠盐行标列出的检测方法,有的方法准确性好,但检测速度慢,费时,影响产品质量及时判定,例如:钾离子的测定,低钠盐产品中钾离子含量约11~18%。原标准采用重量地。经过大量试验比对工作,本次修订后,将季胺盐容量法补充到标准中。
5. 综合检测试验数据和反馈的信息,分析低钠盐质量相关资料,拟定出标准送审稿。
四、新低钠盐标准特点
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对QB2019—94行标作了全面审查和修订,与原标准有许多修改,体现出的特点是:
1. 适应性更广。修订后的标准中对低钠盐三部分组成指标都作了调整,特别是镁盐,不限于七水硫酸镁,也可是六水氯化镁,为满足某些低钠盐市场需求,低钠盐可由氯化钠和氯化钾组成,不加镁盐。
2. 更好适应食用要求,研制开发低钠盐的目的是降低钠量,满足一些人群需要,按原标准指标添加钾盐后,感到咸度不够,有苦味,加入的硫酸镁有冰凉感,据资料报导,中国人营养元素中镁是过量的,而且过多摄入镁可引起运动肌障并影响铁的吸收。因此修订后标准降低了镁盐含量,改善了食用的口感。
3. 检测、判定更为合理
与原低钠盐行标相比,新标准中检测更为简便,判定更趋合理。
1)食用盐中规定用精制盐作原料,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不必检测钙、硫酸根含量,直接以氯离子计算成氯化钠含量,简化了测定步骤,加快了计算过程。据统计,与测定Ca、Mg、SO42计算化合物相比,相差仅0.2%。
2)标准中设主含量加和指标,控制低钠盐中游离水量,其加和指标根据统计数据和镁盐中结晶水丢失现状而设定,这样可不测定水分含量,大大简化了分析步骤,判定更为合理。
3)以镁离子含量计算硫酸镁或氯化镁含量,省去了测定硫酸根离子的程序,方便操作,提高效率。
4. 标准文本编写力求实施便捷。为使标准应用和检测操作更为便捷,编写中取消了部分引用文件,把相关引用内容直接列入文本,如:重量法测定钾离子步骤、化合物计算顺序等,都写入标准,同时取消了检验结果的检查程序,使之更符合低钠盐检测现实。
五、国内外低钠盐资料状况
低钠盐作为食用盐的一类,1994年首次建立了行业标准,十多年来低钠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更加广泛,研制开发了许多以低钠盐行业标准为基础的相近产品品种,并且建立了各自的企业标准,国内江苏、天津、湖南、青海、浙江、湖北、上海、四川等省都有类似产品,以突出低钠为目的,适应市场需要,如青海省的标准以加氯化镁取代硫酸镁,四川、湖南、湖北产品偏重低镁(NaCl 80.85%、MgSO4·7H2O 2-4%),上海产品不加镁盐(NaCl70%、KCl30%)等等。
关于国外低钠盐情况,据报导,芬兰从1978年就开始生产低钠盐,美国从1982年开始提高低钠盐和低钠食品,日本研究了许多低钠盐的配方比例。为了弥补低钠盐中加入氯化钾、硫酸镁后口感不好,提出添加柠檬酸钾、谷氨酸、淀粉、二氧化硅、酒石酸、蔗糖等等,改善食用口感。从所见到的国外低钠盐的主要成份如:
芬兰 NaCl 65% KCl 25% MgCl2·6H2O 10%
日本 NaCl 78% KCl 20%
NaCl 20-80% KCl 20-70% MgCl2 0.2-1%
NaCl 48.5% KCl 48.5% 可溶性淀粉 3%
美国 NaCl 92-93% KCl 2.4-3.4% 钙盐3.1-3.4% 镁盐1.2-1.4%
NaCl 50% KCl 50%
NaCl 65% KCl 柠檬酸小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