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加紧完善各自国家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开展技术标准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就高度重视技术政策中对标准化的作用和标准的研究开发,把技术标准作为战略性竞争手段。美国在“先进民用技术战略”中,把国家标准与相关技术研究列为美国商务部应起领导作用的国家关键技术领域。美国技术标准局在向议会提交的进一步强化工业产品标准制度工作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在技术标准方面能否领先其他国家,将左右美国工业的目际竞争力。欧盟在框架计划中除了支持“以标准化为目标的研究开发”外,还制定实施了使研究开发的早期阶段就推进新技术的标准化。日本通产省1997年提出了“标准化政策与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整体推进”的思路和“建立支持标准化的研究开发框架”。技术标准成为主要发达国家高技术竞争的前沿。发达国家已有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标志着技术标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2002年我国科技部提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健全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高度重视世界范围内技术壁垒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对主要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现行政策及潜在动向进行跟踪研究;通过改革,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建立国家的标准研究机构,组织、规划和协调包括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全社会力量共同进行标准研究,启动重大标准研究,支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国在优势和特色领域的高新技术标准。
在技术标准战略中,各国你追我赶,所以在欧美出现了技术标准中心。在当前情况下,各国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方面都有大好的机遇,也遇到严峻的挑战,各国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政策,采取适合国情的重大措施,保证本国能够进行有效的、持续的技术标准战略。所以,如何推进技术标准战略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在这里从世界范围内技术标准的竞争及趋势,我国技术标准现状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建议做简要探讨。
1 国外主要国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基本情况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竞争越来越激烈,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因此,一个时期以来,发达国家政府都争先恐后的加大力度进行作准化战略研究,试图在技术标准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万多个,德国的工件标准约有1.5万,日本则有8200多个工业标准和400多个农产品标准。
1998年10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发布了CEN2010年标准化战略。战略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维也纳协定”和“德累斯顿协定”制定国际标准。要点是:①支持欧洲单一市场的形成;②加强欧洲产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③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形成欧洲统一地位;④重申“维也纳协定”和“德累斯顿协定”的重要性;⑤深刻认识欧盟作为制定欧洲标准的当事者的重要意义。1999年10月,欧盟通过了欧洲理事会“维也纳决定”和“德累斯顿协定”战略的核心是: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对国际标准化产生更大的影响。要点是:①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扩大欧洲标准化体系的参加国(现有19个国家,预计到2010年发展到25个国家);②继续为欧洲标准化提供财政支持(占CEN收入的49%);③欧盟各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标准提案要协调一致。
美国于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历时两年完成了美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任务。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美国技术;承担更多的国际标准化机构的秘书处。战略的重点领域是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标准化。
日本政府从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历时两年三个月,投入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专项资金,完成了日本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任务。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产业界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建立适应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标准化体系。日本标准化战略包括3个战略目标、4个重点领域、12项策略、46项措施。将确保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及效率、国际标准化活动战略以及标准化政策和研究开发政策的协调统一作为战略目标;将信息技术标准化和制造技术、产业基础技术的标准化作为重点领域。
加拿大标准审议会(SCC)于2000年3月发布了加拿大标准化战略,旨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增进加拿大的社会福利和提高经济水平。战略的重点领域是健康、安全、环境、贸易等方面。强调要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大将区域标准(北美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力度。
纵观各国在技术标准上的竞争,不难看出以下趋势:
a) 技术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活动,已经从过去主要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正在更多地变成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壁垒,即所谓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受贸易技术壁垒限制的案例,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
b)技术标准与专利技术越来越密不可分。在传统产业里,技术更迭缓慢,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互换和通用性,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分离。而今天,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经济效益更多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逐渐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在国外出现一种新的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c)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传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往往是标准先行,这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表现犹为明显。例如,在互联网应用前就先有了IP协议。在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商业化前,有关标准之战已如火如茶。关于高新技术标准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未来产品、未来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竞争。正因为如此,技术标准不仅在产品领域受到青眯,而且已经成为抢占服务产业制高点的有力手段之一。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国际标准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事实标准。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虽然没有成为国际标准,但事实上得到世界公认,并且“赢者通吃”。事实标准的出现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新特点。
2 我国技术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对技术标准战略的全面系统研究,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尚属空白,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国家技术标准总体水平较低,必要的检测手段和方法缺乏,公众技术标准意识淡薄等。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与新型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后面临的更直接、更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国技术标准工作缺乏宏观的指导和全局的把握,没有形成我国成熟的标准化发展战略,极大地制约着我国技术标准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技术标准整体实力和水平难以适应入世的新要求,如我国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制定周期长,高新技术领域国家标准严重缺乏,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偏低,等等,这种现状很难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新要求;三是标准制定与技术研究开发脱节,制约了我国标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制定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及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需求,导致标准滞后已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特别是高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支撑薄弱,表现在我国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公众标准意识不强,社会基础薄弱,标准基础教育落后等,直接影响了我国标准工作的整体水平。①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技术支持。技术标准特别是高技术产品的标准,背后都有专利支持。我国的标准之所以很少成为国际标准,主要是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②技术标准与产业竞争力和贸易发展的需求脱节。技术标准已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贸易发展的有利手段,因此,发达国家在制定技术标准时都充分考虑对产业竞争力和贸易发展的作用,而我国制定技术标准的竞争意识较弱后缺乏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在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问信息沟通较差,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
3 实施国家技术标准战略的几点意见
技术标准说到底是一种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标准者得天下。通常情况下,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所以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加强技术标准工作,作为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作用将显得更为重要。术标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要尽快完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改变目前我国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现状。面临新的形势,尽快扭转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不利局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迅速提高我国整体的标准水平。结合我国实际,建议采取以下几项具体的实施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措施:
a) 要加快我国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要根据国际通行规则,按照WTO/TBT协议关于“良好标准行为规范”的要求,逐步改革并规范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战略,深入研究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和技术标准,把握技术标准的发展方向,搞清我国目前技术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战略,为构建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大力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推动各部门、各地方根据各行业和各地方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研究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和技术法规等情况,弄清出口产品进入国外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程序,有效地开展对企业的服务,促进当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的研究,一方面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促进我国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通行的做法,用标准化措施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
b)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支撑条件的建设
一是在法律政策方面,要加快《标准化法》修改步伐。现行《标准化法》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条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入世的要求。建议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对标准化法的修订开展调查研究,为国务院修订标准化提供立法的基础依据。
二是加强标准化信息体系建设。要着手建设国家级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数据库,建立权威的标准服务网站,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平台,通过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协会的有关信息,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方法,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的最新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使企业能够迅速准确地对我国技术标准的查询、信息反馈,以改善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支撑环境。
三是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技术标准研究、制订和应用的经费投入,将技术标准经费纳入国家公共开支的范围给予稳定的支持,并建立适当的增长机制,同时积极探讨引导企业增加对技术标准投入的政策和激励机制。
c)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修制定工作。通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修制定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有利于将我国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
d)要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标准规则,业务强、外语好的复合型人才。把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作为国家技术标准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年举行的中美标准与合格评定研讨会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部主任张琳作出上述表示,我国计划利用3至5年的时间,培养一支1000人的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
e)要强调科技开发政策与标准化政策的统一,科学技术研究与技术标准要同步进行。在科研上一有突破就迅速制定出技术标准,并形成产业化,进而占领市场。要注重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开发和标准的制定严重脱节,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大量的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使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就必须着重解决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研制的同步进行的问题。
f)要大力加强企业的标准技术基础工作。从源头上狠抓企业标准化工作,这是提高我国产品档次和竞争力的基础。我国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其中,企业生产的产品标准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标准和质量管理工作薄弱是重要的原因。这种状况不改变,是无法抵御入世后国外产品的竞争和冲击的。因此,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大力提倡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竞争力。
g)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工作的密切结合,促进技术标准的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开发与标准的制修订严重脱节,这也是我国技术标准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要强化研究开发对标准的支撑作用,把与技术标准密切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纳入技术标准工作的整体工作中统筹安排,把技术标准工作真正融人到科技计划、项目和相关科技工作中。要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科技计划资源,加强资源集成。发布重点领域技术标准研究指南,指导相关科技计划及专项的技术标准研制工作。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为技术标准的制订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研究开发支持。
另一方面,国家标准化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技术研究开发对技术标准制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切实加强标准制订与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结合与衔接,凡是对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规范市场有利的,符合一定条件的行业部门、地方和企业研制的技术标准,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可以通过适当的“快速通道”程序,以解决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发布脱节的问题,缩短技术标准制修订时间,加快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速度,促进科研开发与标准制修订的协调统一,提高技术标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h)要加大技术标准研究工作经费投入。美国政府每年仅对美国标准研究院的拨款就达7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对标准制订的经费投入较少。近几年来,财政部标准补助虽然增加到时6600多万元,但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从国外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实践看,技术标准研究经费的投入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必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