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高科技领域的标准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国家之间竞争的利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在高科技领域筑起一道巨大的铁幕,而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屡屡受挫,常常与在标准上受制于人有关。因此,高科技领域的标准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上周,一份《新标准观:中国高科技标准战略研究报告》的出现,将人们再次带到了"标准"这一话题上。
近年来,中国经济界、产业界一直在讨论中国是否具有低成本优势,企业之间则热衷于打价格战。那么,中国企业到底有没有低成本优势,有没有打价格战的本钱呢?
报告得出结论:中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并不构成中国厂商的优势,低成本的劳动力谁都可以利用。如果中国厂商不能通过积累知识来降低成本,那就只有"在中国制造"(MADEINCHINA),而不会有"中国制造"(MADEBYCHIHA)。
报告认为,在产业的高端定位、运作技术和运作标准方面,中国企业正在遭受巨大的障碍。入世之后,伴随着关税、非关税、直接投资等门槛的降低,价格战的主动权会逐步落入国外跨国公司手中。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高科技产业面临两个不对称:一是大行业和小企业的不对称。我国有88个行业的产量是世界第一,但是企业规模却很小。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地位与在世界标准化体系中的地位不对称。在世贸组织框架体系中,我国不但很少有什么发言权,而且常常由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遭遇各种阻碍。在世界标准体系中,我国企业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报告认为,这两个“不对称”对中国继续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提升经济结构造成巨大的障碍和威胁。
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对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不掌握先进技术,因而在标准等方面不具话语权。因此,要突破发达国家的层层铁幕,必须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打好标准这张牌。
中国的标准化战略必须以培养中国企业为核心,在这一点上人们似乎已经形成共识。研究人员建议,中国企业制定标准需要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许多中国企业做标准的时候,往往是等国家来审批这个标准,如果没有通过审批,市场的运作可能就终止了。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在企业做标准方面市场运作可能更重要,企业要从依靠政府转向运作政府。
相关报道
国标委力推高科技标准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机械材料处处长崔凤喜日前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将采取多项措施,推进高科技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首先,坚持"双采"方针,加大采标力度及对国外相关贸易技术壁垒的研究,用标准化手段,消除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与此同时,鼓励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实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我国自主核心技术融入国际标准中。其次,高新技术标准的制定继续坚持"早期介入、积极跟踪、自主制定、适时出台"的方针。第三,根据国家实施科教兴贸战略的总体要求,用高新技术标准化手段,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发展。第四,建立标准与科研协调机制,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制定成标准。最后,在建立标准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产品实施认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