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代替GB/T13734-1992《耳穴名称与部位》,与GB/T1373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耳穴名称与部位》为《耳穴名称与定位》;
---将GB/T13734-1992中图例调整为图示(本标准的附录A;GB/T13734-1992的附录A);
---增加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命名原则、定位原则(本标准的附录B);
---将GB/T13734-1992中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耳郭标志点、线的设定,耳郭分区说明调整为规范性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C;GB/T13734-1992的第4章、第5章、第6章);
---增加4.1.6耳尖前,4.1.8耳尖后;
---调整GB/T13734-1992术语和定义中以下术语的描述:
1) 后方(本标准的2.1.4;GB/T13734-1992的2.4);
2) 下方(本标准的2.1.6;GB/T13734-1992的2.6);
3) 耳轮(本标准的2.2.1.2.1;GB/T13734-1992的3.1.2a);
4) 耳轮脚棘(本标准的2.2.1.2.3;GB/T13734-1992的3.1.2c);
5) 耳轮结节(本标准的2.2.1.2.5;GB/T13734-1992的3.1.2e);
6) 对屏尖(本标准的2.2.1.8.2;GB/T13734-1992的3.1.8b);
---调整GB/T13734-1992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中以下定位的描述:
1) 交感(本标准的4.3.7;GB/T13734-1992的7.3.7);
2) 内分泌(本标准的4.7.21;GB/T13734-1992的7.7.21);
3) 上耳根(本标准的4.10.1;GB/T13734-1992的7.10.1);
4) 下耳根(本标准的4.10.3;GB/T13734-1992的7.10.3);
---修改GB/T13734-1992图12的耳背穴位编码R2、R3 与所代表穴位的位置对应关系(本标准附录A 的图A.12;GB/T13734-1992的图12);
---增加GB/T13734-1992图14、图15的扁桃体穴区中的分区线,使穴区与分区对应更明确(本标准附录A 的图A.14,图A.15;GB/T13734-1992的图14、图15);
---增加有关耳穴名称和定位沿革的文献资料(本标准附录D)及参考文献(本标准的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立群、赵百孝。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刘姗姗、刘清国、王小红。
本标准于1992年10月首次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