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已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据了解,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不配套,已严重影响了作为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受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各行业内已形成了自己的标准,都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去改变现有标准。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制约,行业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仍然严重,标准化管理与推广工作还面临重重困难。”日前,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向时报记者表示。
整合难度较大
我国现有的物流标准体系中,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此外,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在一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组织的调查中,在234家工商企业中,仅有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占2.6%。
汪鸣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很多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亟待完善。据了解,由于市场的推进力不够,各行业内已形成自己的标准,都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去改变现有标准,想把这些标准统一起来,势必要触动各个行业的利益,难度着实不小。
标准制定要着眼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标准化的真正动力来自于市场而非政府的行政手段。政府是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制定者,而企业才是物流标准化的实施者和贯彻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戴定一强调,标准制定一定要跟着需求走,应该选择好切入点,在已有迫切需求的医药、家电、烟草等行业的物流运作过程中先行推进标准化。同时,还要注意将现有的分散的标准整合起来,形成集约化,才能真正为物流制定切实的标准。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研究中心在内的49家机构成为了工作组第一批成员。在成立大会的现场,中邮物流和中铁物流的代表纷纷登台,表示全力支持物流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的工作。
大协调是当务之急
汪鸣认为,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当务之急,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成立能够协调陆路、水路、航空、邮政等不同部门的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打破运输部门的横向割据和部门利益,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调整基础设施,整合运输资源。
汪鸣建议,物流的大协调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标准化体系框架,明确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第二,统一相关行业,如包装、装卸搬运、仓储、计算机数据传输格式及接口等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第三,对国家现行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第四,对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从而促进现代物流业的高效规范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