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从业人员过百万,蜂产品出口欧美众多国家。不过,由于受到几方面问题的困扰,国内蜂产品市场迟迟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出口近年来也屡屡受阻。有关专家认为,从政府到企业应尽快各自采取措施,促进蜂产品市场走出瓶颈期。
虽然我国从事蜂产品加工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少,但普遍规模较小,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凤毛麟角,众多号称蜂产品大企业的产值仅过千万元,与保健品行业内其他品类相比差距非常大。而且近些年来,各地蜂蜜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国内市场秩序极为混乱。有关专家明确提出,蜂产品市场目前正受到三大问题的困扰: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没有对蜂蜜衍生产品进行准确定位以及产品标签管理缺位。
三大问题困扰我国蜂产品市场
问题一:蜂蜜国家标准无强制力。据了解,我国分别于1998年、2002年实施了蜂蜜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但都是推荐性标准,由蜂蜜生产企业自愿采用,而很多企业反映,现在谁采用这些标准谁吃亏。目前,60%~70%的蜂蜜生产企业采用的都是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而且多数企标低于国标与行标,一些企业标准的水平低下到连蜂蜜的基本理化指标都没有,但却大多在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了案,成为“合法”的企业标准。这给造假企业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天津市博康蜂业公司总经理柯文楷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由于蜂蜜国标、行标不具备强制力,行业内形成了一种无序竞争的大环境,不少正规企业面对廉价假蜂蜜的强烈冲击和高额的生产成本压力,无奈之下被迫趟进低水平竞争的浑水。秦皇岛大蜂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小清认为,目前蜂蜜行业多数企业标准低于国标与行标,这直接影响到蜂蜜的原料环节。由于企业标准低下,许多企业贪图利润私下廉价收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原蜜,促使部分蜂农受经济利益驱动,不等蜂蜜成熟便对外销售,不仅使市场秩序遭到破坏,而且直接影响蜂蜜产品质量。
问题二:企业随意标注蜂蜜食品标签。按照国家蜂蜜标准,蜂蜜不允许添加任何添加剂和其他成分,即使是复合蜂蜜,也要由多种天然蜂蜜混合而成。但在一些地区,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大做文章、玩文字游戏,生产的假蜂蜜以精美包装、低廉价格充斥市场。
据天津市工商局最近对天津蜂蜜市场产品质量检测,抽检的17个批次蜂蜜中,有12个掺杂了高果糖淀粉糖浆,暴露出蜂蜜掺杂使假与标签内容虚假宣传的问题异常严重。个别企业生产的蜂蜜名为纯正蜂蜜、纯天然蜂蜜,或以单一花种冠名,但在配料表中却标出添加了麦芽糖、果脯糖浆等非蜂蜜物质;有的企业产品名称、配料及明示说明均标称“优质蜂蜜”或纯蜂蜜,但所执行的企业标准名称却为调制蜂蜜、复合蜂蜜及蜂蜜制品等,掩盖了蜂蜜真实质量和执行标准,误导了消费者。
问题三:蜂蜜衍生产品市场混乱。同市场上较流行的酸奶、奶片、纯奶等各种奶制品一样,近年来蜂蜜衍生出的种种“XX蜂蜜”类型产品开始火起来,但目前国家对这类产品缺乏准确定位。市场上热销的不少名为“XX蜜”的类蜂蜜产品,虽然普遍打着蜂蜜的旗号,添加的却是成本较低的糖或其他物质,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可执法监督部门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尴尬,不能对其实施有效的约束管理。
山东省德州生达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兴国则表示,他们生产的“海山蜜”的确含有糖浆,不过产品叫“蜜”而不是蜂蜜,符合产品标签上的企业标准。更何况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一条对“蜜”这类产品进行过定义,因而企业不存在任何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如果执法监督部门把他们列为制造假蜂蜜的范畴,企业无法接受。
国内蜂产品企业有待规范行为
有关人士认为,国家1994年颁布的强制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名称必须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但目前国内蜂产品企业为规避该标准,在标签的设计包装上下足了心思,这种违规行为必须得到扭转。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经过充分酿造而贮藏在巢脾内的物质。可目前市场上大量出现了掺入其他物质的蜂蜜和名为“蜜”的产品,如采用纯蜂蜜添加营养强化物质的产品、掺入麦芽糖浆或果脯糖浆等的产品,这些“XX蜜”的类蜂蜜产品严重误导消费者。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提出,蜂蜜产品命名应符合推荐性国标的规定,凡以“XX蜂蜜”命名的产品,不应添加任何替代物质。蜂蜜产品执行的标准除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外,还应包括水分、还原糖、蔗糖、淀粉酶活性等理化性能指标。凡达不到上述要求的企业,其产品标准不得在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备案或登记;已经备案登记的要责令整改,逾期未能修订企业标准的将被撤消备案登记。
天津市质量检测检验69站副站长刘金英说,一些打着“蜜”字头的产品无论在颜色还是在外观上,都与蜂蜜极为相似,很多老百姓花了冤枉钱吃到的却是糖浆。可执法检测部门明知其质量不合格、玩“擦边球”游戏,却因无法可依,不能对其进行处罚,无奈之下执法部门只能以产品“标签不合格”的名义,责令这些企业整改,这让她感到非常困惑。
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促进蜂蜜行业健康发展
有关专家明确提出,我国应尽快制定强制性蜂蜜国家标准,这将有效改变国内蜂蜜生产企业随意操作的现状,让市场有法可依,规范发展。
目前我国向欧盟等国家出口的蜂产品企业,已基本建立了蜂蜜产品的溯源管理体系,并在多项生产细节方面优于国内同类企业,其根源就在于国外对我国的出口蜂蜜实行严格的蜂产品市场准入,有一套完整严谨的评价体系和惩罚制度,国内出口企业必须照章办事。
有关市场调查显示,假蜜横行市场,正规企业怨声载道,消费者深受其害。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蜂产品协会2004年全国蜂蜜市场质量调查显示,合格品不足50%,在抽查的全国18个省市51个企业的63个产品中,符合国家蜂蜜标准的仅有19个厂家的22个产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蜂蜜产品现行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必须要具备强制力,这是扭转各地蜂蜜造假活动猖獗、国内蜂蜜市场低迷的当务之急。
天津市海河蜂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行的推荐性国标与行标中的相关标准,对正规的蜂蜜生产企业而言并不苛刻,国家有关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尽快出台具备强制性的蜂蜜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出口蜂蜜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内蜂蜜市场的种种不足。现行蜂蜜国标只是对蜂蜜的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提出了要求,国家要制定新的蜂业技术质量标准,必须与以往的标准有所区别,应借鉴《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特别重视从生产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一方面国家应要求对某一批号蜂蜜产品的原料蜜出处、生产环境重点规定,如蜂蜜加工企业必须建立原料蜜收购记录以及生产用原料蜜的投配料记录,详细记录每批成品蜜所用原料蜜的蜜种、批号、产地、数量及品质情况等;另一方面,新标准应对蜂农这一特殊群体的生产经营资格进行规范,如在技术培训、身体健康证明、质量安全不良纪录等方面进行溯源管理。
|